四湖新庄公墓年代久遠,復因於民國93年10月公告禁葬,致使鄉民在百年之後只能改葬鄰近東勢或元長等地,難以落葉歸根,咸感不便,鑑此,鄉長蘇國瓏上任後,為弘揚孝道、緬懷先人德澤、促進殯葬行為現代化與提升居民生活品質,乃致力推動新庄公墓公園化,興建本納骨堂。
鄉長蘇國瓏於公務繁忙之際,三顧茅廬,親訪並就教於堪輿與佛學之長者。囿於傳統遷葬禮儀和習俗,初始長者規勸蘇鄉長勿動先人墳墓,有損因果。然在蘇鄕長決心發展與建設地方的信念下,長者遂建議蘇鄕長先至本地大廟尋求神明同意與協助。於是蘇鄕長乃親往鄉內四湖參天宮及三條崙海清宮焚香稟告關聖帝君和閻羅天子得允許興建,並各求得一籤詩。其中,參天宮出具籤詩內容為:「曩時敗北且圖南,筋力雖衰尚一堪,欲識生前君大數,前三三與後三三」。而海清宮籤詩內容為:「勸君把定心莫虛,天註姻緣自有餘,和合重重常吉慶,時來終遇得明珠」。長者看完籤詩後,遂同意蘇鄕長之邀請,前來尋龍點穴。歷經多次勘查,終於選定新庄納骨堂現址。其面向東南方,前朝虎頭山,後纏虎尾溪入海,乃一「龍喉蓮花穴」。經長者建議,供養地藏王菩薩,以祈應「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供養西方三聖,以祈應「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等大願。以此得籤詩「前乾後乾,自強不息」、「天註姻緣自有餘,和合重重常吉慶」之應。
在興建過程中,面臨繁瑣的前置作業,與龐大的經費需求,在蘇鄕長多方奔走下,獲得台塑企業贊助興建三層樓納骨堂及簡易靈堂,以及雲林縣政府新臺幣3,500萬元整之補助,同時,本鄉自籌5,751萬元並向財政部地方設基金借貸1,209萬元,並經四湖鄉民代表會鼎力支持與協助,遂於106年10月進行新庄公墓園區整地工程,新庄納骨堂自108年3月開始興建至110年7月移交給四湖鄉公所並於111年3月正式啟用,提供後世子孫安心奉祀先人的莊嚴環境,解決長久以來墓地不足的問題,帶動地方之整體發展,實為四湖鄕重大工程之典範。